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前脚刚从中国引进 40 架歼 - 35 隐身战机和红旗 - 19 反导系统,可后脚态度立刻来了个 360° 大转变,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。 这一消息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,在国际舆论场激起层层涟漪,让人们对中巴关系的走向投去疑惑目光。 回溯到 2025 年 6 月 6 日,巴基斯坦政府官方媒体发布的消息,如同重磅炸弹在全球军事领域炸响。 中国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 40 架歼 - 35 隐形战斗机,还将出口先进的空警 - 500 预警机和红旗 - 19 反导系统。 这一系列军事合作项目,无疑是中巴两国深厚情谊在军事领域的有力彰显。 歼 - 35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,具备卓越的隐身性能、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先进的航电系统。 其加入巴基斯坦空军,将极大提升巴空军在南亚地区的空中作战优势,有效制衡印度空军力量。 空警 - 500 预警机配备全方位有源相控阵雷达,能为巴基斯坦空军提供全面的空中预警信息,并为远程空对空导弹提供制导支持,堪称空战力量的倍增器。 红旗 - 19 反导系统更是实力不凡,在 2024 年珠海航展首次亮相,该系统可拦截敌方弹道导弹。 甚至能应对高超音速导弹,其加入将大幅增强巴基斯坦的国土防空能力。 然而,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月,6 月 20 日,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突然宣布对中国连铸坯材启动反倾销调查,并且可能继续征收高达 24.04% 的高额关税。 这一决策令人始料未及。连铸坯材作为钢铁半成品,是轧制钢筋、线材的重要原料,在巴基斯坦基础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。 中国出口至巴基斯坦的连铸坯材,凭借价格优势,长期以来在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市场占比达七成以上。 这一局面,使得巴基斯坦本土钢铁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。 早在 2015 年,巴基斯坦本土大型钢铁企业就曾抱怨中国钢材价格过低,冲击了自身市场份额,影响企业盈利。 2017 年后,巴基斯坦开始对中国连铸坯材加征 24.04% 的反倾销税,原本五年到期后,2022 年又进行复审并延续了三年,如今再次启动第二次复审。 巴基斯坦做出这样看似矛盾的决策,背后有着复杂的多重因素。从国内经济状况来看,巴基斯坦长期面临通胀高企、财政赤字严重的困境。 本土钢铁企业如巴基斯坦钢铁厂(PSM),累计亏损超过 2240 亿卢比,债务高达 3350 亿卢比,已处于破产边缘。 为了保护国内产业,缓解本土企业生存压力,政府不得不采取反倾销措施。 国内钢铁协会联合施压,称若不采取保护手段,将有超过 5 万钢铁工人失业,这对于失业率本就高企的巴基斯坦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 从国际局势角度分析,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强势举动给巴基斯坦带来巨大压力。 印度单方面暂停《印度河河水条约》,致使巴基斯坦农业区灌溉用水短缺,农业面临危机,可能引发社会动荡。 在此情形下,巴基斯坦急需稳固国内经济,保障产业发展,减少内部矛盾。 通过对中国连铸坯材进行反倾销调查,在一定程度上可安抚国内钢铁产业,争取时间让本土企业升级技术,调整产能。 但这一决策也带来诸多问题。对于巴基斯坦自身而言,虽然本土钢铁企业短期内利润可能有所提升。 可长期依赖本地产品,无法满足国内每年 800 万吨的钢铁需求(其自身总产能仅 600 万吨)。 没有中国低价钢材供应,一方面建筑商面临成本暴涨,例如中巴经济走廊中的诸多项目,如 PKM 高速公路和苏基克纳里水电站项目,成本将大幅增加,甚至面临工期延误风险。 另一方面,整体经济发展也会因基础建设受阻而受到拖累。对中国来说,高关税直接压缩了中国钢企的利润空间,影响相关企业对巴基斯坦市场的投入积极性。 中巴两国长期以来保持着深厚的 “铁杆” 友谊,在军事、经济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合作。 此次钢铁贸易摩擦,虽给双方关系带来一定波折,但并不会动摇中巴友谊的根基。 中国钢企可积极应诉,通过提供详实成本数据,证明自身不存在倾销行为。 两国政府也可借助外交渠道,深入沟通,寻求合理解决方案,例如在后续合作项目中,协商中国企业优先采购符合标准的巴基斯坦钢铁产品。 或者中国向巴基斯坦钢铁企业提供技术转让,助力其提升生产效率、降低成本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 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,能够妥善化解此次贸易矛盾,使中巴关系在未来继续稳步前行,在各个领域续写合作新篇章 。
评论列表